《金刚经》杂感(1)引论
2010-07-14 17:15:56| 分类:
猪猪主义
| 标签:
|举报
|字号大中小 订阅
《金刚经》杂感
(1)引论
尽管小时候怕鬼,现在还有些怕黑,我仍算是个实在的无神论者,或者实证主义者。未经本人亲自实证的神鬼,哪怕说讲故事的人说得再如何生动,甚至承诺亲历亲证,我仍一概是不信的。没有信仰,这就是我的信仰。
对于佛教等宗教,现在我已经有了我自己的评价。尽管我不信神鬼之说——这是通常宗教的主要内容——我对于佛教在形式上很认同。注意,我认同佛教存在和传承的形式,而不一定完全认同其内容,尤其不认同神鬼。
这形式就是,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发展关系。佛教要强力地传承下去,光凭思想工作和思想斗争是不行的。必须要发动群众,抓住重点人物,从社会底层到上层都能有所影响。影响不会自动产生,尤其需要经济基础,也就是需要钱财物质基础,经济基础的获得和建立,想必大家都亲见甚至亲历过了吧。相信神鬼,希望解脱,涅槃极乐、永生,如同基督教之向往天堂一样,这些人在向佛教机构布施时是不会太吝啬的。而且,越是社会底层困苦的群众,越会相信西方有彼岸——这也许是他们唯一的希望;中高层那些富足而思想空虚的人物们,更是会大手笔地向寺庙捐献——这也是他们唯一的寄托了,多条出路,哪怕只是缥缈的可能性,也比没有好吧?
于是,在神鬼外衣的包装和运作下,佛教的经济基础一直很稳固。而佛教的上层建筑,则可分为两个方面,一方面仍与经济基础有关,就是要维持和管理佛教的经济基础的这部分体系,以及佛教传承的传统,也就是经营和发展,类似企业;另一方面,则是纯思想理论方面了,也就是佛教的核心思想、意识形态、追求、思辨方式等等,这些则几乎完全与经济基础无关,甚至可以脱离经济基础而存在,但是我认为这部分才是佛教中最宝贵特别的。
以神鬼来敛财,而原始其目的无关神鬼。有没有诸多菩萨佛,佛教的经营者们恐怕从来没有明确答复过,尤其是在现代。若说有,则是欺诈,于理不合;若说无,则有损经济基础,恐怕会动摇佛教光鲜存在之根基。方丈,两难那。
我认同佛教的运作形式,如同认同成功企业之运作;我不认同佛教之内容,只是不认同其光鲜形式所包裹的内容,对于佛教的精神,我仍是保留着崇敬,还有憧憬,希望能有所得。我读《金刚经》,就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开始的。
(待续)
评论这张
转发至微博
转发至微博
评论